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属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而中国又是自古崇尚“民以食为天”的国家。也许一样的食材,56个民族能做出56种味道。羌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现代的羌族来源于古羌,《诗经·商颂》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数千年来,羌族以游牧生活为主,稀缺的羊对于羌族人民来说即是敬重的图腾,也是招待贵客最有诚意的食物之一烤全羊当早期的人类学会使用火后,烤制就是最原始的烹饪方法羌族将这古老的烹制方法用在了羊肉上新鲜的羊肉,要经过数小时的炭火烤制,烹饪师傅深知如果火力过旺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到烤全羊最后的口感,那怎样才能避免呢?手摇不停的翻转羊肉,让火塘中的火尽可能均匀地给羊肉镀上金黄色的诱人色泽以及独特的风味,用筷子轻轻敲滋滋响的外壳,你就能知道它的酥脆下包裹着令人惊艳的美味。一只口感上乘的烤全羊背后,还得归功于烹饪师傅手摇上千次的汗水,如此淳朴的美味,在客人的每一口中都溢满了尔玛人用心的诚意。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千多年前,诗人岑参送别归京的使臣,苍渺幽婉的羌笛声让烈酒激发出更加汹涌的离别之情,而今天的羌笛吹响的已不再离别而是团聚,今天的酒饮下去也不再愁闷而是祝福▲羌笛咂酒咂酒,羌语读作“西侧”早在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酒成为中华五千年文化一颗耀眼的明星。清悠悠的咂酒对于尔玛人来说是神圣的,它以青稞、大麦、高粱为原料,饮时,先向坛中注入开水或清水,再用细竹管吸饮。亲朋贵客来后,大家轮流吸饮,吸完再添水,直到味淡后,再食酒渣,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这充满创造力的饮酒方式以及甘醇的口感让每一位品酒者难以忘怀。因为用料繁多,一年是否丰收对于酿造咂酒非常关键,所以每当羌历年、萨朗节等羌族传统节日,咂酒开坛仪式是必不可少的,释比老人口念代代相传的古经,用咂酒感恩上天,尔玛小伙用响亮的歌喉唱起《祝酒歌》,为尊贵的客人们祈福和表示欢迎。▲咂酒开坛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发扬,九皇山猿王玉液,采用猿王洞地下河水和九皇山后山自种玉米为原料,经高温制曲,堆积,蒸酒等传统羌族工艺后,再经过 3 次投料,1 次蒸馏,2 次发酵,1 次取酒而成的洞藏酒。▲猿王玉液立冬后,尔玛人也要开始准备冬天的食物,要是想长期保存食物本身的风味,烟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石磨豆腐干从一颗颗饱满的黄豆再到石磨一次次研磨再到成型,每一步都体现了崇尚“万物有灵”的尔玛人对土地的敬意与深情,为了使豆腐干得到味觉上的进一步升华,有一种独特的“森林”淳朴气息,将松柏枝、松果、花椒等置于火塘里,这些被火提炼过的风味附着在豆腐干上,如要食用时,只需加上辣椒、香油等简单调味料,这便是羌族婚宴其中一道菜,与酒搭配,是冬天里最热烈、温暖的记忆。▲羌族婚宴羌族婚宴,是羌族人婚礼宴请亲友贵客的上等宴席,共十碗菜,象征了十全十美的美好寓意。这些菜用一个词概括便是:“接地气”沾水土豆清晨,还在土壤里沉睡的土豆就被挖掘出来,选出个头适中、光滑的土豆是做这道菜的最关键的一步。▲云中农场洗净后,带着外皮上锅蒸,享用时再细细剥去土豆片,羌家人围坐一起,剥着土豆皮话着家常,浓郁的香气热腾腾地四溢开来,再沾上特制蘸料,红亮的辣椒油在微黄的土豆上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忍不住一口下去,绵、软、香、甜、辣迅速占领口腔每个味蕾,随着慢慢的咀嚼,每一次都像打开了新的味觉世界。一品扣香碗将蛋饺、酥肉等整齐摆放在碗中,“金镶玉”是食客看到后想到的第一个词,因为雪白的酥肉加上金黄的蛋饺,品一口,就像体验一次金玉良缘的美味碰撞与融合。有婚宴当然也有婚礼,每天中午12点,已被列入省级非遗文化体验基地的羌情园会举行羌族民俗婚礼表演,记得去观看甚至可以体验~下一期《舌尖上的九皇山》将会您介绍饕餮盛宴——刨汤节,尽情期待哟~
下一条:北川的不夜城 | 只想挽着你的手,和我在羌城的街头走一走
上一条:地不隔南北,季不分春冬|百花乐园见浮云,软风向着好花吹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账号 注册新用户
立即登陆
手 机:
确 认 密 码:
验证码:单击图片换一张
同意条款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