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旅行攻略> 旅游资讯 > 旅游资讯详情

平武:再造青山绿水 绘就美好画卷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8/12 15:52:48]
  在蓝天青山的衬托下,平武丰富的天然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茂盛、溪水潺潺,蝉鸣鸟叫……近日,记者在白马藏族乡的索古修寨看到,前来旅游和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使得寨子的客房爆满。游客们感叹:“平武真是个好地方,犹如天然氧吧,风景如画,不得不来感受这里的生态文明画卷。”
  
,,“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全县呈现出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如今,我们正向全省山区经济生态强县、全省旅游强县迈进。”平武县委书记周涛说。近年来,平武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谐发展”战略,以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突破口,紧扣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核心,狠抓林业产业、林业改革、造林绿化和资源管理等重点工程,走出了一条极具平武山区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以生态旅游为战略支柱、低碳工业为主要支撑、特色农业为重要基础的绿色低碳产业结构。
  
,,据统计,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平武净增森林面积5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4.1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篇章。
  
  
【天保工程】
 在新战略中坚持保护发展并举
  
,,如果没有生态后盾,平武的发展就无从谈起,这是平武各界对于未来发展的共识。1998年9月,省委、省政府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果断做出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的决定,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同年10月,平武县被列入省级天保工程试点县,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200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省政府批准实施《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平武县正式实施天保工程,全县林业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大历史转变。
  
,,近年来,平武县委、县政府把“天保工程”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狠抓落实,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认真抓好“天保”工程的实施。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位一体”的形式,搞好天然林保护工作。县政府与林业局、林业局与林场、林场与管护人员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并制定了严格的管护、奖罚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天保”工程的组织领导,该县从上到下都成立了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形成行政一把手亲自抓“天保”的运行机制。采取出动宣传车、书写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制作广告牌、举办专题讲座、在电视上开辟“天保”工程宣传专栏和专题等形式,加大天然林的保护宣传,为“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实行专人管理,林业下属企事业单位分流543人专门从事森林管护工作。全县先后有上百名个体户或承包或购买或租赁集体荒山荒坡、荒林地近100万亩。17年来,全县营造生态公益林78.58万亩,人工造林5.95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4.58万亩,封山育林47.19万亩,飞播造林20.86万亩,国有林管护321.61万亩,集体公益林补偿156.4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14%以上,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一些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在林区频频出现。
  
【“野保”工程】
 野生“国宝”保护升级了
  
,,平武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的美誉,为切实保护好境内上千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县上专门成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探索建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全民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平武大熊猫栖息地目前拥有大熊猫数量335只,数量蝉联全国第一,占全省大熊猫总数的近四分之一;无论数量、面积、密度均为全省第一。“建立大熊猫文化展示区与训练场、建立野生动物观赏区、生态体验区……”平武县拟建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纲要已出炉。根据纲要,平武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境内的所有保护区及国有、集体林区列入公园范围,严格划定大熊猫保护红线、平武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与该县经济、旅游发展规划有效衔接,有效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助力平武辐射绵阳经济发展。
  
,,2014年10月,省林业厅印发的《四川省林业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提出将在平武、雅安两地试点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制度起源于美国,它与普通公园不同,是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早在数年前,平武就已根据自身条件,探索建立大熊猫公园。”平武县林业局副局长蒋仕伟介绍,从2009年开始,在省林业厅的指导下,多次参与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考察、培训和研讨会。平武县依托王朗、雪宝顶、小河沟、余家山等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通过整合全县自然保护管理资源和颁布实施大熊猫栖息地管理规定等措施,对包括集体林区在内的全县大熊猫栖息地实施有效保护管理。同年11月,省林业厅批准平武县开展大熊猫自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申报建立平武大熊猫国家公园,有利于打好平武的生态和大熊猫两张‘牌’,对于整合岷山北部保护区和大熊猫栖息地、促进大熊猫廊道建设和基因交流、促进全国野生大熊猫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2014年8月,县林业部门委托西华师范大学开展平武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后,又落实了编制总体规划等相关工作。等规划编制完成并按程序通过评审,完善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再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平武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范围将涵盖境内5个自然保护区以及境内保护区之外的所有大熊猫栖息地,规划总面积达2700平方公里,占该县幅员总面积的41.35%。同时,平武大熊猫公园将实行分区管理,分红、黄、绿三个区域。红区为严格保育区,即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区;黄区为缓冲区,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考察、环境教育等。绿区为游憩区,将设徒步穿越区、生态体验区、冰上活动及民俗等。此外还将包括自然教育规划和社区发展规划等。
  
,,为切实保护好珍稀瑰宝,平武制定保护野生动物专项整顿方案,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并广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不断增强全民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平武县林业局对市场、餐馆、养殖户等场所进行定期不定期突击检查,实行野生动植物案件举报有奖机制,严肃查处破坏野生动植物及制品的任何案件,各级层层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责任,在各乡镇建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层层签订责任书、管护合同。并组织广大群众定期清山查套,从源头上制止狩猎、偷猎和安置猎夹、猎套、千斤闸等违法活动和行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和行为已蔚然成风。
  
【退耕还林】
 “退”得山清水秀,“退”得林农富裕幸福
  
,,1999年10月,平武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使众多乡村走出了一条山地增绿、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平武林业人实现了从“种地人”到“栽树人”和“护林人”的历史性转变。通过10多年的努力,其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每年植树节前后,县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各部门、单位和镇街的干部职工参加义务植树,共建绿色家园。
  
,,按照生态优先,重点突出的原则,在启动这项工程中,县上决策者高瞻远瞩,将工程建设重点首先安排在涪江及其支流沿岸等生态脆弱地区,把任务优先安排在九环线25度以上的坡薄地,对山区的“陡坡耕地”率先进行治理。开始退耕时,当地部分村民想不通,该县则采取干部包村包户包地块,上门服务,使老百姓从“要我退”变为“我要退”。
  
,,据介绍,平武县把退耕还林与小流域治理、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严把规划设计关、种苗供应关、整地栽植关、保苗管护关、补植补造关,退耕还林硕果累累。全县一期退耕还林12.3万亩,荒山造林10.85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
  
,,平武县结合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实施,因地制宜发展后续产业。新发展蚕桑基地55000亩,新发展核桃基地49643亩,新建药材基地5.2万亩,新发展茶叶基地5.8万亩,各地通过林竹纸、林果药、林茶桑以及林经间作、种养结合,户均增收5800元,人均增收1240元,让广大农民尝到了退耕还林的甜头。
  
,,记者近日在响岩镇清水村看到,几乎整座山都是桃树,成片的桃树上挂满了红红的蜜桃,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蜜桃成熟季节不愁销路。”当地农民朋友们说,今年的蜜桃很好,好吃个又大,得到食客的点赞,不少外地客商扎堆来“抢”蜜桃。
  
,,据了解,响岩镇清水村立足地处“武都水库”尾水区的区位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发展以蜜桃产业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并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和联系销售等服务,形成抱团发展的格局。目前,该合作社由最初的30户发展到300户。清水村也被省农工委列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被省工商局列为“无公害清水蜜桃农业标准化示范村”,蜜桃还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
  
【激活发展】
 “动起来”的生态画卷
  
,,平武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绿”起来,必须“活”起来,人人参与生态林业的建设,才能再造青山绿水。近年来,平武县立足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优势资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整合农业观光、乡村美食、养生药材等多种资源,把“一核一线四沟域”(“一核”即以县城为核心;“一线”即九环线;“四沟域”即火溪河流域、虎牙河流域、磨刀河流域、清漪江流域)作为重点旅游发展区域精心谋划,大力发展以旅游产业为带动的绿色低碳经济,带动当地百姓富起来,又使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平武县将继续加大“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和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大”工程投入力度。全面开展生态绿化工程,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有效管护现有森林资源,控制土地退化,减少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打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动;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坚决遏制新的人为破坏;大力发展“绿色银行”,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以绿水青山托起群众幸福之路。
  
,,和谐自然,魅力平武。我们相信,平武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还将继续添彩。

下一条:全方位提升绵阳城市的“美丽指数”

上一条:安州区晓坝镇“漂”出旅游新天地

关闭

导游及领队信息查询

我们为您真诚服务

关闭

欢迎登陆

登 录

记住账号 注册新用户

立即登陆

关闭

欢迎注册

单击图片换一张

同意条款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