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旅游业成了扶贫新亮点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7/28 10:49:58]
近年来,白马王朗风情游、虎牙徒步探险游、老河沟生态休闲游、平通印象梅园游、豆叩采茶体验游,一个又一个以旅游为重点的扶贫项目成了新亮点。
近年来,平武县立足境内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优势资源,牢牢把握环境也是生产力,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整合农业观光、乡村美食、养生药材等多种资源,将“一核一线四沟域”(“一核”即以县城为核心;“一线”即九环线;“四沟域”即火溪河流域、虎牙河流域、磨刀河流域、清漪江流域)作为重点旅游发展区域精心谋划,大力发展以旅游产业为带动的绿色低碳经济,带动当地老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平武县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让平武乡村旅游大放异彩。
在白马藏族乡,典型的白马藏式木楼坐落在青山绿水间。村民利用这些木楼,发展起了旅游业。白马藏族群众仍保留着非常传统的文化:他们相互之间交流仍使用本民族语言;过年时,各寨子村民穿着传统服饰,跳曹盖、喝咂酒,从大年初一欢庆到十五;许多白马藏族人在生产和生活时,仍穿着传统的服饰。
在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从九环东线向对面望去,半山腰上几座羌族吊脚楼风格的房屋错落有致,这就是羌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艳燕一手打造的建筑面积达300余亩的羌绣文化旅游产业园。不久前,该产业园被国家文化部列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库,这让沈艳燕对未来的发展底气更足了:“我们正在组织培训当地妇女羌绣技艺,在家门口把羌绣作品卖出去。”
产业园开班后,每年培训平武青漪江流域1000余名妇女学羌绣,带动上千名妇女居家就业。如今,羌绣园已接纳2000余名羌族妇女学习羌绣,“所有绣娘的产品都在这里集中展示和交易。”
挖掘梅花文化,让平通镇桅杆村火了起来。春节一过,桅杆村及周边上万亩梅花顺着山势起伏迎春怒放,引来了大量游客,以往宁静的桅杆村热闹了。这些以前在村民眼里“没有啥看头”的梅花,变成了游客眼中的“绝色美景”。而在两三年前,吃上“旅游饭”对村民来说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村民现在的收入结构已经改变,从过去单纯卖果梅到发展“梅园经济”,小山村的农家乐发展得红红火火。
现在,春季看梅花,五一上山采野菜,夏季采果梅,老年人可以上山避暑;同时还要对梅果进行深加工,做大做强“梅文化”和“梅园经济”。
平武盛产优质绿茶。平武因势利导,做深做透茶文化文章,大力发展采茶制茶乡村体验游。豆叩镇拥有全国稀有的高山大窝茶叶基地,近百年的老茶树比比皆是,2万余亩生态茶园吐纳清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这里高山茶的优质品质。
清晨起床、换上羌族服饰、背上采茶背篓,步行到农家茶园……每年春夏之交,在海拔1000余米的平武县豆叩镇银岭村,许多城里人来到这里,体验采茶、手工制茶、茶艺表演,品尝羌家饭菜。